七月酷暑,卻是這裡果農最忙碌的時候,給梨套上橙紅的防蟲袋,青色的蘋果也在陽光的滋養下透着一些粉紅,這裡是享有“中華果都”美譽的豐縣;“湖西小延安,紅色張後屯”,這裡是紅色精神生生不息的豐縣;“世界三輪看中國,中國三輪看豐縣”,這裡是電動車産業紅火的豐縣。紅色,是豐縣的底色。
今年,江南大學“鼋”夢鄉村振興實踐團再度啟程來到徐州豐縣,探尋“鳳城”的赤色振興發展之路。
紅色英雄城
紅色基地學黨史,基層一線踐初心
在淮海戰役勝利75周年之際,實踐團首站來到了徐州市的淮海戰役紀念塔園區,了解革命曆史,學習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團隊成員在紀念塔前鞠躬默哀,向為國家和人民犧牲的烈士們緻以崇高的敬意。紀念館内的一座座銅像、一張張圖片與一件件器物仿佛講述了當年的戰事。抵達豐縣,實踐團前往了張後屯紅色教育基地,這裡曾是抗日戰争時期湖西革命老區。在這裡,團隊成員開展了一場黨史實景教學、重溫了一次入黨誓詞、體驗了一次地道穿越,這是一場與曆史的會晤與英雄的對話,同學們仿佛親身體會到了當年槍林彈雨下,革命先輩們在村中地道與敵人遊擊抗争的驚險,更加認識到革命先輩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做出的巨大犧牲以及今天的和平繁榮的來之不易,立志以青春的力量投身新時代祖國的建設發展中。
“我剛來到村裡的時候發現,村民們來村委會大多隻是在大廳辦事活動,時常擠得坐不下,隔壁反而空了幾間屋子,我們得想辦法利用起來。”歡口鎮肖橋村第一駐村書記馮書記和實踐團介紹村子情況時提到。“黨旗所指,心之所向,行之所及。”同學們說幹就幹,打開電腦,開始了文化設計,從設計展闆到打印、布膠、粘貼,再到書架的組裝、擺放,一氣呵成,同學們仿佛忘記了汗水浸透了衣衫,豆大的汗珠一滴滴地掉落。兩天,一間黨建活動室、一間圖書“悅”讀室已經布置一新,随後,村幹部與學生們一同在這開展了一堂以豐縣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黨課。馮書記為實踐團的智慧與效率點贊,表示今後這兩間活動室定會是村民們最喜愛的聚集地。
紅色希望果
智農引領興農耕,專業賦能助振興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的豐縣是曾經江蘇省級重點貧困縣,而如今的它作為傳統的農業縣,在短短幾年間打造了一個三類農産品銷售額超500萬的淘寶村,成為農産品上行的數字化樣闆,究竟是怎樣的力量使得豐縣實現從脫貧攻堅到實現小康的蝶變?當實踐團來到大沙河集團,答案徐徐展開。
這裡的果樹挺拔繁茂,很難想象,如今碩果累累的“金沙灘”曾是黃河泛濫留下的荒灘。物聯網、AI數字孿生技術,使蘋果種植變得智慧高效;新型果樹品種,助豐縣蘋果的品質更上一層樓;冷凍倉儲、智能物流、直播銷售平台促豐縣蘋果暢銷全國。一顆顆紅彤彤的蘋果,是豐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科技賦能農業的生動體現。
走進果樹試驗田,成員們的目光被大片的煙富1号、豐富2号等品種的蘋果種植區吸引,智慧管理,新型果種培育,機械化澆水、施肥、灌溉、運輸,實時病蟲害監測裝置的應用……試驗基地通過這樣的方式培育适合豐縣當地氣候、水土的品種,再将成熟的果種在全縣範圍内進行推廣種植。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青年一代成為了鄉村建設實踐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大沙河集團王主任在中國礦業大學畢業後毅然來到豐縣做一名基層村幹部,改制後自主創業加入大沙河集團,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奉獻家鄉,他說:“要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數字助農、智慧興農”正在豐縣的鄉村振興中釋放着賦能效應,實踐團成員也表示希望用自己的專業所學,解決當地種植業機械化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孫崇皓同學了解了當地農産品采摘痛點問題後表示:“我們可以通過設計特定結構的機械手進行高度、角度的調節,實現對蘋果、梨等水果的采摘,以及設計相應的步行機構以适應種植的地形,回到學校後,我們會結合所學進行設計創新。”
在與豐縣财政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氣象局的座談會上,實踐團成員展示了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在機創賽獲獎的農機設計作品,其中“播種桑田—多功能智能播種小車”、“辣椒采摘機器人”等獲得了在座各位的認可。财政局農業農村科周科長表示,希望加強與江南大學的交流與合作,讓更多智能農機産品為豐縣鄉村振興賦能。
一顆紅富士,映紅鄉村振興之路,以蘋果種植為代表的農業發展持續注入活力,“鄉村興則國家興”,豐縣發揮着自身優勢,全面發展支柱産業,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緻力于實現農業強、鄉村美、農民富的目标。
紅火奮鬥路
電動三輪馳名地,青春智慧助優化
“世界三輪看中國,中國三輪看豐縣”。豐縣憑借着電動車一路昂揚高歌,走出了一條令人刮目相看的崛起之路。實踐團師生在豐縣電動車産業園,深入學習了解“電動車”這張耀眼“名片”。
“我們以黨建聯盟為紐帶,将‘紅色堡壘’建在産業鍊上,有效解決了企業生産經營中遇到的産業鍊上下遊企業聯動難、同步難、配套難等問題。”産業園負責人在交流中表示,在高質量黨建引領下,豐縣已形成集整車生産、零部件配套等為一體的電動車産業鍊。以黨建引領産業上下遊融合發展,解決人才項目成長過程中技術攻關、市場開拓等痛點,将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産業和人才發展優勢。
同時,當地企業牢牢把握科技賦能優勢,做到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新質生産力的“新”在于創新。從零配件生産到整車創新研發,這裡規模龐大的電動車産業正加快技術突破,展現出“智造”的産業魅力。來到擁有标準化的産品制造基地和大規模的研發團隊的夢天機電廠,實踐團成員們看到了雅迪、台鈴等國内頂尖電動車品牌的電機專用流水線高效運轉。在宗申電動車生産基地,負責人帶領實踐團成員參觀了結構車間,現場觀摩了車輛焊接、沖壓、電泳等制作工藝。在交流中,負責人表示“與傳統人工操作相比,焊接車間生産線大部分工作被機械取代,不需要很多人工也可以輕松操控,精密度相比于人工焊接要高出很多”。在盛象新能源車輛研展中心,實踐團學生對現場展示的新能源車十分感興趣,紛紛坐上車試駕感受,并就電動車個性化定制、電池續航提升、座艙安全性提升等方面與負責人進行交流,現場對零部件的搭配選擇進行探讨。
實踐團隊成員吳靜雯在參觀結束後感慨道,“豐縣電動車企業搶抓機遇,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市場拓展,為電動車産業注入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我們相信豐縣将繼續引領電動車行業的發展,在開拓‘全球版圖’中走出一條紅火之路”。
“豐”是收獲,是美好,是希望。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已告一段落,而這座“鳳城”仍在振興發展之路上不斷迸發出盎然的生機與活力。豐縣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屬于豐縣的一抹紅色。逐夢正青春,奮進正當時。江南大學“鼋”夢鄉村振興實踐團師生也将繼續以實際行動诠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為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實踐團在豐縣縣政府合影
實踐團黨員同志重溫入黨誓詞
實踐團成員布置讀書閱覽室
試驗站負責人為同學作梨種植講解
實踐團成員參觀康彙百年食品公司生産線